相同及不同物種之間微生物相的組成和功能的歧異,其來源尚未完全被了解。雖然遺傳背景和飲食被認為是影響腸道微生物組成的主要因素,但遺傳學與環境因素在驅動靈長類動物腸道微生物相變異的作用仍不清楚。 一個新的研究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美國)的Andres Gomez博士,和他的同事探討了關於腸道微生物組合物,跨越9個不同的靈長類物種和4組人類群體暴露於不同的生活模式的因素。 想了解更多?? https://t.co/pKE1PPkh3p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Lance Chen
許多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相與自閉症行為之間有相關性。 一項針對18例的泛自閉症障礙兒童的2年期追蹤研究,顯示出通過腸道微生物轉移治療對自閉症症狀的改善是有益的。 想了解更多?? https://t.co/kqGlJFQdOf?amp=1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Lance Chen
運動和短鏈脂肪酸已被證明對代謝有益。 小鼠的新發現表明,運動可以增加產生丁酸鹽的糞便細菌,增加丁酸鹽的產生,進而改善脂質代謝。 想了解更多?? https://t.co/vtFilDfjdA?amp=1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Lance Chen
與廣泛使用的傳統實驗動物相比,擁有天然微生物群和病原體的實驗小鼠可以為免疫學提供更大的轉譯研究價值。 想了解更多?? https://t.co/CVI0vOppML?amp=1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Lance Chen
細菌的細胞壁成分可以在宿主生理上發揮益處,如Akkermansia所顯示出來的效果。 C-23加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gasseri CP2305 )的短期給藥分別改善了健康年輕人和大腸激躁症患者的壓力相關症狀和臨床症狀。 本文資料出處: https://t.co/RhOMnxSsvm?amp=1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Lance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