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探討了口腔內厭氧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與胰腺癌(PDAC)之間的關聯。研究發現,P. gingivalis可從口腔遷移至胰腺並存在於人類胰腺上皮內腫瘤(PanIN)病變中。在小鼠模型中,重複注射P. gingivalis會加速PanIN向PDAC的進展。總結來說,P. gingivalis在小鼠中會促進胰腺癌的進展 了解更多:https://doi.org/10.1136/gutjnl-2023-330941 校稿 WeiHsiang Lee
特定的共生微生物能改變腫瘤微環境,使巨噬細胞在腫瘤中積極捕獲和儲存鐵,這一過程對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至關重要。研究人員強調,通過飲食調整來改變腸道微生物組成,可能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增強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療效果。 了解更多: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4-01816-x 校稿 WeiHsiang Lee
使用暴露於各種微生物環境的「骯髒小鼠」可以改進臨床前的人類免疫模型。與傳統的無菌小鼠相比,這些小鼠展示出更接近人類免疫系統的反應,有助於提高研究與臨床的相關性。 了解更多: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4-01842-9 校稿 WeiHsiang Lee
動物實驗發現,維生素D可抑制腫瘤生長,並改善免疫療法的效果;在人類資料中,維生素D受器的下游基因表現與更好免疫療法反應和生存率相關。機制上,維生素D影響腸上皮細胞的基因表現,從而改變腸道菌相,其中擴張的脆弱擬桿菌(B. fragilis),在維生素D抑制癌症的功效中有重要角色。 了解更多: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adh7954 校稿 WeiHsiang Lee、Ching-Hung Tseng
細菌性陰道炎可能導致胎兒早產,最新研究揭示特定關鍵細菌 了解更多: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msystems.01339-23 校稿 WeiHsiang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