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群的健康參考基準可能與地理位置高度相關,因此從單一參考人群推斷是有風險的。 這些發現為整合模型在預測健康結果方面的作用提供了一些線索。 想了解更多嗎?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8-0164-x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YuFen Hong
給早產兒服用益生菌以預防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新發現表明,通過每日補充益生菌加速了向類似足月生產嬰兒微生物組轉變的速度並增進了其代謝和免疫 想了解更多嗎? https://www.cell.com/cell-host-microbe/pdfExtended/S1931-3128(22)00211-6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
在膽道狹窄的初始診斷階段實施 Bilemut (作者建立的次世代定序檢測)可以顯著提高癌症的檢測率,減少患者治療上的延誤,並有助於選擇患者進行標靶治療。 想了解更多嗎? https://gut.bmj.com/content/71/6/1141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
腸源性細菌可誘導腫瘤生長。 新的小鼠研究結果顯示腸道微生物代謝物甲酸鹽在加劇結直腸癌進展中的作用。 想了解更多嗎?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2-00558-0?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twitter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
腸道微生物的晝夜變化與能量平衡有關。 新研究使用小鼠模型發現,高脂飲食會破壞宿主 C 型凝集素抗菌肽 REG3γ,造成代謝功能障礙。 想了解更多嗎?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931312822001603?via%3Dihub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